在几年前如果提到可穿戴设备或被认为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物,但互联网时代事情的发展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自2012年谷歌眼镜发布之后,可穿戴设备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后两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由于国外可穿戴市场起步要比国内早至少半年,所以如果说2013是可穿戴元年的话,那么2014年算是中国的可穿戴兴起的一年,这一年,更多的创业者进入其中,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设备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戒指、虚拟现实头盔等等。但除了谷歌眼镜,真正能大范围入市并让人们所接受的只有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究竟是什么呢?具体来说,它外观类似腕带,虽然十分小巧,但功能却可以非常强大。目前的智能手环功能还较为基础,但已具有计步、测量距离、计算消耗的卡路里和脂肪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睡眠监测、防水、蓝牙4.0数据传输、疲劳提醒等特殊功能。通过智能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同步到终端设备上,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以下是通过对市场中的智能手环产品进行适度评测/番盘点而筛选出的50款产品,本次主要考虑智能手环的舒适性、外观、功能以及价格。
智能手环发展迅猛,但大多数还仍以模仿、借鉴国外产品为主
虽然种类繁多,但从形态到功能差异化并不明显,可价格差异却巨大,目前的智能手环市场可谓相当混乱。事实上,2014年初期智能手环离消费者还有一定距离。但以小米为例,随着其79元小米手环的发布,智能手环似乎才真正以平价形象进入到一些消费者的视野中。同时,小米手环的出现,也导致了智能手环的一次小规模洗牌,智能手环粗放的价格开始有所收敛。小米手环不仅影响到国内市场,同时对国外市场也造成了一次冲击,不过目前看国外手环的价格依旧处于偏高态势。
就目前而言,智能手环典型的解决方案是MCU+G-Sensor+BT,也有部分采用处理器平台,这部分的成本基本上为固定。各类手环的主要区别在设计、材质等方面,但这些因素在成本上的差距并不会很大,所以智能手环当下面临着成本不透明,价格虚高的现象。另外,计算精准度不高,佩戴不舒适,使用繁琐,没有统一接口也是目前智能手环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本榜单前十名中,国外品牌占居了70%,反观榜单总体,国内品牌则占据了65%。从中不难看出,国外品牌智能手环目前依旧为市场的主导,虽然国内智能手环增长迅速,但具有高竞争力的产品却并不多,而且多数国内产品是通过高性价比来吸引用户,真正能够落实在产品研发、创新上的产品寥寥无几。目前的国产智能手环厂商更多是在招揽用户,并非通过产品来塑造品牌,这种行为不可能成为长久之计。总而言之,智能手环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上还不成熟。
谈到手环的分类,可谓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屏幕分,则有带有屏幕的腕表式和不带屏的普通手环;如果以环带设计分,则有一体式与分离式,或不可换与可换电池设计;若以充电方式来分,则有通用式(带MicroUSB口)与专属式(如触点式和无线充电式等)。这种种类繁多,形式不一的手环,无疑对消费者的选择造成了很大困难,一言之,智能手环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是造成目前手环乱象的主要困境因素,当然这也是任何新兴领域所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随着智能手环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的普遍诉求,未来的智能手环市场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愈发透明、亲民、注重设计和用户体验,但短时间内依旧会较为混乱。
智能手环——未来生活服务的核心产品
未来,智能手环将延伸到更多领域,如支付、身份识别、场景识别等等。试想一下,当智能手环可以作为智能居家设备的身份识别装置;在你坐地铁或公交时可以用它来付费;购物时可以用手环来支付等等。总而言之,智能手环未来会更贴合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它会成为再次改变用户消费习惯的产品。但想要实现以上功能还面临着很大的苦难,如安全问题、支付环境的搭建,智能家居行业的稳定等,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实现。
目前来看,智能手环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收集器,人们希望通过它来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交给第三方去处理,这样来获得建议反馈,从而定制更加的生活方式。作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智能手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的准确性和佩戴的舒适性,价格次之。
总之就智能手环这类新型的可穿戴设备来说,如今虽未尽意,但未来将大有可为。
(文/李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