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互联网+中国上市企业500强

2015-08-20 DBC 德本咨询/菲扬

设想一下:下雨天不愿意出门吃火锅,但是如果有人把火锅送到家里来,就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增加了需求。还有特定场合为了舒适度,专车跳出来了,为了更好地集结资源与环保,顺风车也来了,它们与打车软件不同的是,模式是将社会中更多的闲散车辆集中起来,成为商品资源进入商业流程,增加了供给,而乘客日常则在打车之余,多了专车、顺风车的选择,需求也增加了。

这是“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不只是改善了效率,在供给和需求两端都产生了增量,从而建立新的流程和模式:供给端是点石成金,将原本的闲散资源充分利用;需求端则是无中生有,创造了原本不存在的使用消费场景。两者结合,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共享经济”.

在“互联网+”的时代,仅仅拥有互联网思维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大脑思维的改变,没有管理进化、战略调整、体制变革支撑,就如同仅仅有大脑中的想法而没有身体的行动,再多的思维也没有用处。

如果说现在已完全不同于PC互联网时代,你要以怎样的原则、怎样的步骤去启动“互联网+”和实现互联网化的转型--只有靠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在“互联网+”和互联网化这条道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要么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要么加速灭亡,销声匿迹。

当然,拥抱“互联网+”也正在成为上市公司的潮流。

此次排名是重视和参照净利润这个指标的,考察了6000多家在中国大陆各板块上市的企业,尤其分析了实现规模盈利的800多家,进入本榜单的有创业板上市企业15家,新三板5家,其余都是主板企业。

上市1.jpg

上市2.jpg

上市3.jpg

上市4.jpg

上市4.jpg

上市5.jpg

净利润获得背后的逻辑

那为何此次上市企业的排名要以净利润为指标呢?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到底它的极限市值是多大?因为随着盈利规模的增加,我们看到市场给予的溢价空间是不断降低的。

一个小公司,如果最初能给它50倍,100倍的市盈率这个都没有错,关键是要看它的盈利极限值在什么位置。

举个例子,假设A企业目前每年净利润只有1000万,我们假设1亿的股本,这个时候100倍的市盈率,每股价格10元,也才10亿市值,如果它的极限净利润可以做到10个亿,那么从1000万既0.1亿到10亿有100倍的增长空间,假设股本不变,当做到10亿净利润的时候,每股净利润达到10元,这个时候不管是给10倍20倍还是30倍的市盈率,每股股价100~300元,市值达到100~300亿。市值增长幅度也将有10~30倍之高。所以,当一个公司处于成长初期的时候,单纯看市盈率没有意义,也判断不出其后续的价值空间。

随着盈利规模的扩大,基数越往上,倍数越少,1亿到10亿只有10倍,5亿到10亿只有2倍。相应的,他们的成长性就大打折扣,如果一个企业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选择上市,如果已经过了最好的成长期,而步入黄昏之时,上市时又给予高溢价,只能说这个企业不厚道,而A股这样的公司不少。

鉴于此,市值也是很重要的,皮得林奇曾经提到,如果要给一个企业定价,它的估值应该和它的净利润增长率相关联。如果一个企业每年的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00%,那么就可以给予100倍的市盈率,但如果一个企业每年净利润只有10%的增长,那么给以10倍的市盈率。

同时,要综合考虑一个企业的成长性,还要参照其股本对应的市值。

“互联网+”转型大潮中无数企业蜂拥而至,但真正成功的目前看仍然是少数,对投资者而言,在选股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务必要选准,而且还要选中龙头股,毕竟并非想做都能做好。

“互联网+”加的到底是什么?

现如今,互联网+已然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阵旋风。

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在交通领域,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在金融领域,余额宝横空出世的时候,银行觉得不可控,也有人怀疑二维码支付存在安全隐患,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银联对二维码支付也出了标准,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在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过去这几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联网的结合,可见,“互联网+”:是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有专业人士人认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企业的宗旨就是创造顾客

一些终将没落,一些即将崛起,这是一个不容你我左右、也不容你我错过的不断进化的时代。

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的宗旨只有一种适当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顾客是企业使命使然,是持续存在的根源。

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导致企业创造顾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那么企业就需要转型重新获得企业创造顾客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深深的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全过程,并且支撑起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并不仅仅意味着产品开发思维的变化、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此消彼长及资源的重建与整合;互联网的影响远远超过工业革命,传统产业的变革不仅融入了信息技术的变革,也带动了战略要素、管理方式和竞争能力的变化。

互联网企业可以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技术而领先,传统企业一旦掌握这种先进技术,“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世界上就不存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所以,互联网今天或许是一种竞争优势,明天或许就成为企业竞争的基本条件。

也就意味着,大浪淘沙,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掌握这种技术的竞争对手。正如部分行业资深人士所说:如果你认定了你的企业无需“互联网+”,你的行业与移动互联网没有什么关系,估计过一段时间,这个行业或者企业与你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谁先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环境,谁先在战略、组织、结构、文化等多个领域率先进行转型和变革,谁能在“互联网+”的进程中重塑适应新环境的新管理体系,谁就能率先实现企业互联网化转型。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就是赚快钱和赚大钱的时代,但是笔者觉得互联网时代,最后谁能胜出?一定是那个关注永恒不变的、替他人创造价值,才能够最后胜出。这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企业而言,不要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不要为了虚荣去做互联网,而是为了创造新的不同的更多的更好的客户价值而去拥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