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兴起是超市郊外化与大型化的结果
超市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同时,却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比如,很多超市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需要交通工具的协助;卖场面积巨大,品种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一种能够满足购买需求的小超市——便利店应运而生。
1927年,便利店原型在美国诞生。194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即7-Eleven。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伊藤洋华堂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特许协议并在东京丰洲推出1号店。此后传统型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特的商业零售业态,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
70年代末,便利店在泰国和我国台湾被加以推广,而我国大陆的便利店行业起步则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便利店才进入我国大陆地区,且主要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发展较快。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开设的可的便利店,以及其后相继出现的深圳7-Eleven、华联罗森便利店为我国第一批出现的便利店。
在成绩的背后,问题也逐渐显现
便利店以24小时全年无休的经营状态,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时间与地点的便利,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电商的崛起,一些百货商场、大卖场及快时尚品牌等线下零售业迎来了“关店潮”,便利店反而以强大的生命力在市场中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16年我国便利店的渗透率从32%上升到38%,比网购还高3个百分点。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已接近10万家,年销售额达到1300亿元。
这一系列的数据不禁让人为之振奋,但也需明确便利店发展所面对的问题。首先,运营成本上升速度很快。目前,资本持续关注便利店发展,店铺资源加速稀缺,未来租金成本上涨压力仍然存在。此外,伴随人力成本的上升,便利店人员流动性大所造成的人员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水电等成本也保持着上升趋势。运营成本快速上升将成为困扰便利店发展的重大问题。
其次,数字化初见雏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技术在便利店已经普及,但移动支付使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挖掘。《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在37家样本企业中,仅1家未引入移动支付,但移动支付占支付总金融样本平均值为17%。因此,在技术渗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激活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此外,半数企业引入了网购,网购占比约为11%,尚未达到理想水平。
当然,加盟机制不完善,会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亟需解决。总而言之,便利店企业整体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自身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更是需要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无人便利店或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此前,一篇名为《又一波失业潮来袭!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预计一年扩张5000家》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无人便利店竟然有如此之火?数据给出了答案。据公开资料显示,缤果盒子自2016年8月在广州中山地区测试以来,接待用户数万名,零偷盗事件发生,复购率高达80%。于是,缤果盒子预计一年内全国铺设5000个盒子落地。
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案例。阿里巴巴已经推出“淘咖啡”,用户可凭淘宝APP登记会员来进行支付。娃哈哈也与一家科技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为无员工商店购买10万套结账系统。京东CEO刘强东也表示,要在全国开设50万家京东便利店。罗森在上海香港广场和万象城开设两家门店并进行零售自动化试点。7-Eleven和全家等大型便利店也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引入无人收银系统。
这一切均让众人看到了无人便利店的风口已经到来。虽然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发展之路还存在很多障碍,唱衰声音也不少。不过就目前发展来看,跨越运营难题、技术困难等障碍,无人便利店的兴起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