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三方支付TOP50

2017-09-29 DBC 德本咨询/夕拾

伴随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移动支付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自2012年起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增长率超过20%且增速呈上升趋势,大众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非现金方式。移动支付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对银行、现金支付功能的全覆盖,还推动了货币的电子化进程,加速了金融科技时代的发展。因此,作为群众心头好的第三方支付,也备受互联网商业大头宠爱。

2017年第三方支付TOP50.jpg

扩张程度超过美国,加速向全球化拓展

发达国家拥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卡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在无现金支付方式上主要停留在银行卡支付。由于我国还没有建好一个信用卡时代,就迎来了更为便捷的移动支付,也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因素使得无现金社会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与移动支付的加速结合,移动支付成为推动无现金进程的主力。相较国外发展更为领先的中国移动支付企业,中国第三方支付将进一步走出去,建立全球化的移动支付网络。

网络支付发展势如破竹,第三方支付开始成为银行的平行机构

网络支付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支付首选,而移动支付作为网络支付中的一种形式,以其绝对的便捷性、可移动性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于各种支付场景,业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6 年网络支付用户规模为 4.74 亿人,同比增长 14.01%,而移动用户规模已达 4.69 亿人,同比增长 31.17%,近四年来移动支付使用率逐年提高,2016 年已达到 64.90%,与当年的网络支付使用率相当,可见移动支付成为人们越来越频繁使用的网络支付模式。

如今在网络支付领域仍旧是支付宝一家独大,财付通和银联商务占据第二阵营。互联网支付市场格局较为稳定,线上场景已经相对固化。支付宝依托淘宝和天猫两大平台连续多年占据40%以上的份额,财付通和银联商务的市占率分别在18%和14%左右徘徊,其他机构如快钱、汇付天下和易宝支付依托垂直场景优势分别占据个位数的市场份额。

2012年至2016年,第三方支付转账增速远高于银行卡转账的增速,但从转账规模来看银行卡转账依然领先,而在第三方支付转账在个人小额支付和生活场景中更具优势。在个人转账业务上,第三方支付的用户体验更好,且与众多银行合作从而实现一站管理众多银行卡,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应用内社交关系建立为转账带来便利,第三方支付在个人转账上逐步替代银行卡转账。

综合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依旧良好,虽然支付宝依然是第三方支付比重最多的,但浮动变化的数据也在透露着第三方支付市场上的风云变化,微信支付、财付通、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多种支付渠道这些群起之秀未必不会发展成中流砥柱。加之NFC等近场支付的兴起,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也会受到影响,而未来随着刷脸等支付手机出现,也许支付宝、微信的霸主地位会被动摇。

监管风暴来袭,即将迎大洗牌

近期,违规机构支付牌照被收回、支付巨头收到监管罚单、支付牌照变相转让被严查等消息层出不穷,皆预示着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监管正在逐步升级。与此同时,备付金集中存管、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等机制的建立也为支付行业构建了一张风险防控网,“严监管”和“防风险”已经成为近两年来央行对支付行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主基调。

有媒体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央行开出罚单超过30多张,处罚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综合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主要涉及违反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比如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有些甚至出现挪用备付金的情况,导致失去运营资质。此外,部分支付机构违反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预付卡业务管理以及相关清算管理。

央行自2011 年以来陆续发放支付牌照 270 张,自 2015 年 3 月至今再未发过支付牌照。从每一批中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数目看来,央行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支付牌照获批门槛越来越高。在扣除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情况的企业,调整完毕后中国市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缩减至 246 家,支付牌照资源越来越稀缺。

“严监管”一方面体现在监管层对违规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罚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监管层对支付牌照的发放和续展更为审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罚款警示意味浓厚,也表明了监管层强化监管的决心和态度。对生存在夹缝中的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监管的收紧带一方面划定了业务边界,使得支付机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另一方面给机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进一步拓展市场。

金融科技重划起跑线,电商和航旅场景下或将出现多强格局 

电商依然是第三方支付主要争夺的流量入口。随着电商平台资源被诸多支付机构“瓜分”,到2017年第2季度,支付宝份额达74.6%,财付通份额达到14.8%。显然比值滑落是被其他的小份额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据。

而以京东支付、拉卡拉、百度钱包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也在自家商业生态体系的帮助下,逐渐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站稳了脚跟。尽管在二维码支付时代,微信和支付宝遥遥领先,但一旦步入金融科技时代,更多的线下支付场景将由最新技术驱动,而用户对于科技的偏好程度将直接决定用户流量和粘性。因此,金融科技时代下的第三方支付梯队将充满变数。

即使BATJ和国有四大行的强强联手,为了能在科技金融时代的竞争大潮中站稳脚跟。利用过去的流量优势也不一定能留住用户,况且在BATJ之间存在科技实力差距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在这个重新规划出的起跑线上,任何一方都不可松懈,否则就有可能作为前浪先倒在沙滩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外界看来,现存240余家支付机构业务单一和同质化,支付行业需要挤出“泡沫”和“无效供给”。事实上,第二梯队支付机构正在通过深耕垂直行业、积累行业数据和业绩品牌,巩固了自己优势的领域,同时也在拓展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据悉,处于第二梯队的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半已经完成了并购交易。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着互联网公司的特征,那就是强者通吃、弱者淘汰。在残酷的市场考验面前,实力和资源均不够的第二、三梯队公司或将融合,共同进退。

无论最终第三方支付的霸主花落谁家,最终具有话语权的还是取决于谁的用户体验更高,毕竟哪边服务好,消费者就更愿意倒向哪边。虽然现在胜负未分,但在瞬息万变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阿里的王位、腾讯的杀意、京东的彪悍和小机构们的挣扎,都将记录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全球金融发展中的一页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