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名称 | 主营业务 |
---|---|---|
1 | 微医 | 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健康咨询 |
2 | 平安好医生 | 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在线诊疗服务 |
3 | 健康之路 | 专业就诊服务、移动健康管理 |
4 | 好大夫在线 | 医疗信息查询、咨询、转诊、分享 |
5 | 春雨医生 | 用户自诊、健康咨询、医患互动 |
6 | 丁香园 | 医疗领域连接者、数字化领域专业服务提供商 |
7 | 叮当快药 | 提供O2O医药服务的产品 |
8 | 就医160 | 预约挂号、导医、咨询点评 |
9 | 杏仁医生 | 医生业务经营平台 |
10 | 微糖 | 专业的糖尿病全程管理平台 |
11 | 掌上药店 | 买药、送药、用药指南 |
12 | 贴心医生 | 垂直社交的健康管理服务 |
13 | 寻医问药 | 健康资讯、寻医、问答、药品器械导购 |
14 | 医护到家 | 移动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
15 | 茉莉健康 | 预约挂号、智能导医、专家问诊 |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段话是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1837年,患了结核病的特鲁多医生来到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进行休养。结核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虽然悠闲宁静的乡村生活让特鲁多医生的体力恢复了不少,但他最终还是因结核病于1915年去世。
现如今,距极具人文关怀的特鲁多医生的逝去已经有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里,不仅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疗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试图弥补传统医疗的不足,移动医疗“磨刀霍霍”
具备一定数量器械设备的医院,运用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自近代以来一直为患者和健康人群提供着高质量的医疗诊断和预防服务,备受社会大众的尊敬。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的要求愈加严格,传统医疗的弊端也渐渐凸显出来。看病难、看病贵、院内就诊“三长一短”(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院外无人跟踪病情、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矛盾不断等问题在各大医院蔓延。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社会普罗大众,都期待着一场传统医疗行业的大变革。
过去的三十年里,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第一个十年,互联网运用于学术科研领域;第二个十年,互联网催生出了诸如门户网站、游戏、和电商之类的新经济;第三个十年,互联网逐步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的传统行业,医疗行业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支。互联网三巨头BAT以及部分医院,把互联网+医疗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点,移动挂号业务、医院号源已经成为各路资本的“豪赌”入口。
探索中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
搭着“互联网+”的顺风车,移动医疗在2014年经历了一场狂欢。然而好景不长,近年来移动医疗逐渐被边缘,热度开始下降。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传统医疗过于强大,而移动医疗行业商业模式难寻。所谓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为谁创造什么价值,又如何从中收费的问题。
“关于变现,这个还是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因为各方面来说互联网医疗现在远远还没有成熟”,“当本身的产品没有到临界的时候,你过早去追求变现,其实是堆沙子”。挂号网也就是微医的创始人廖杰远用“堆沙子”来形容移动医疗的变现,而且提到移动医疗产业现在还远远看不到临界点。
从纯IT男到互联网医疗,廖杰远一直在进行新模式的探索。2015年年末,微医乌镇互联网医院落成,不做首诊;2016年年末,微医全科中心在杭州落地,做基层首诊,主要提供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线下医疗等服务。“在线上有互联网医院,线下有微医全科就形成闭环,这个闭环有希望做到我们成为老百姓健康守门人的目标”,廖杰远如是说。
丁香园在2010年获得DCM200万美元A轮融资,2012年获得1500万元B轮融资,2014年获得7000万美元C轮融资,在所有移动医疗企业中融资轮数相对较多。据创始人李天天介绍,丁香园目前主要有两块业务:To B端的医生招聘业务是盈利的,是公司的主要资金支持;而另一块To C端的业务,目前还未盈利。
在内容和医生社交方面,丁香园也是元老级的企业。其从PC时代就沉淀下来的医生社区地位稳固,旗下多个微信公众号在健康科普方面更是功不可没。但多年的移动医疗业务经历告诉他们,这两部分带来的更多是口碑和品牌效应,距高效的商业化运营还有很长的道路。
移动医疗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只有活下来才能干革命,所以盈利是其必然选择。而也只有盈利,企业才能越办越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移动医疗的法律责任界定存在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和模式,医疗健康APP在改变传统就诊、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法律面对移动医疗这样的新生事物则显得非常滞后。
据专家指出,如果互联网企业是为医患提供疾病咨询、诊疗服务的平台,本身不直接介入医生与患者间医疗服务,则构成民法上的居间法律关系,那么医疗责任应该主要由医生承担;如果互联网企业直接介入部分诊疗服务,作为医疗主体提供服务,那么就要承担主要责任。
但是问题在于,由于现行的法律对相应的法律关系规定比较模糊,欠缺明确的责任分配承担机制,使患者的维权产生困难。不仅如此,著作权领域的盗版和数据篡改、商标权领域山寨软件的开发和热门软件的盗用、专利领域APP某项核心专利技术的擅自使用等都存在诸多的法律纠纷难题。
适当妥协是为了让移动医疗更好地生存
移动医疗的概念对整个医疗行业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大量医疗健康APP的出现,传统医疗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很多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医疗活动,譬如视频医疗、图文咨询、远程治疗等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从2014年的互联网医疗狂欢,到现在的盈利模式困境,移动医疗似乎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于是乎,很多人专门创造出“互联网医疗寒冬”这个词来形容当今的移动医疗窘境,众多当年“意气风发”的从业者也逐渐感到迷茫绝望,并纷纷放弃线上的工作去做传统医疗的业务,移动医疗看上去是失败的。
马克思哲学说: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其实移动医疗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也是这样。放弃线上的工作暂时去做线下业务,可以说是一种妥协,一种让步,但也可以说它是“韬光养晦”,是为了在后面打一个更漂亮的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