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汽车品牌 | 综述 |
---|---|---|
1 | 特斯拉 | 重新定义汽车的领先电动车企,也是一家垂直整合的能源公司。 |
2 | 丰田 | 日本老牌车企,氢燃料电池(FCV)技术拥有者,主打混合插电汽车。 |
3 | 比亚迪 | 掌握了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主推平价电动汽车以及插电混合动力车。 |
4 | 宝马 | 看重传统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老牌车企,新能源大潮下以推混合动力车为主。 |
5 | 蔚来 |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解决了性能问题后,注重把汽车与互联网科技体验结合。 |
6 | 北汽新能源 | 国内新能源车佼佼者,稳固平价市场后开始攻坚中高端。 |
7 | 日产 | 依靠日产Leaf电动车打天下,与三菱、雷诺组成联盟。 |
8 | 雪佛兰 | 三电技术为自主设计,结合自身汽车技术,主推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
9 | 小鹏 | 首家产品取得国家工信部产品公告并率先实现量产的互联网汽车公司。 |
10 | 雷诺 | Zoe单品销量占比很高,与东风合资方式切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组建三菱-雷诺-日产联盟。 |
11 | 众泰 | 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企业;正借助纯电动合资强化市场地位。 |
12 | 大众 | 从强制入门到逐渐盈利,以合资纯电动、结合互联网生态融入中国市场。 |
13 | 奔驰 | “雨露均沾”式布局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车。 |
14 | 上汽 | 提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战略,以差异化竞争角力新能源车行业,介入充电桩领域。 |
15 | 三菱 | 销量靠插电混动欧蓝德单品支撑,只在英国和日本销售,与雷诺、日产组成联盟。 |
16 | 福特 | 立足传统汽车技术以插电混合动力切入新能源车市场,携手长安加入“新能源”战队。 |
17 | 江铃 | 产品主要覆盖微型和小型车细分市场。 |
18 | 奇瑞 | 续航里程、核心三电技术等关键方面已有所累积。 |
19 | 云度 | 正向纯电动SUV产品,着力构建以“云电、云盘、云享”三大平台为核心的架构体系。 |
20 | 车和家 | 攻坚低速电动车市场,主推小而美的SEV和大而强的SUV两款战略产品。 |
21 | 江淮 |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分别发力轿车与客车,同时涉足氢燃料技术。 |
22 | 康迪电动 | 产品主要覆盖微型和小型车细分市场。 |
23 | 游侠 | 生产纯电动汽车,借助互联网优势,致力于打造内置人车智能交互系统 Youxia OS。 |
24 | 奥迪 | 入局较晚,通过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切入战局,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平台领域有所希冀。 |
25 | 前途 | 具备纯核心技术解决方案,以亲民产品切入新能源平价市场后,借力K50“敲门”高端市场。 |
26 | 吉利 | 与富士康联手进入新能源车领域;借沃尔沃技术进行电动车领域研发。 |
27 | 长安 | 除了发力整车外,通过新能源汽车开展分时租赁、网约车等业务。 |
28 | 东风 | 与国能合作研发新能源业务;雷诺-日产与东风达成合作,组建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 |
29 | 知豆 | 主打微型纯电动车;北京波士顿电池为其优先供货电池包。 |
30 | 腾势 | 戴姆勒与比亚迪合资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
31 | 沃尔沃 | 入局新能源车领域较晚的企业,与吉利将投资50亿生产高端品牌Polestar电动车。 |
32 | 广汽 | 入局新能源较晚,与腾讯、科大讯飞等合作或将助推其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创出新高。 |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
2017年5月30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股价刷新历史新高,市值达到550亿美元,超越传统老牌汽车制造商通用和福特,成为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崛起在资本市场掀起了巨大反响,因此,特斯拉也被冠以“下一个苹果”的称号。
特斯拉取得的巨大被新能源车企奉为楷模,跨领域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摩肩接踵,在吸引人才、产品设计和造车理念对标特斯拉,但市场对造车新势力能否取得成功疑虑较多。随着环保诉的日益增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反而是众多传统车企成为了发展新能源车的中流砥柱。
锂电池VS燃料电池
当前,各国政府和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异常重视,但开发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其中日系品牌以混合动力为切入点,掌握了氢燃料电池(FCV)的大量技术。丰田的FCV使用“电解质薄膜”燃料电池技术,利用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荷转移形成电流,转化为动力。在正极方面,电解质薄膜被做的很薄,气体在扩散层的扩散性能提升,使催化剂层处于“超激活”状态,显著提升电极响应性能。该燃料电池的催化剂除了使用部分铂金外,没有其他消耗品,这是锂电池所不具备的优势。理论上来说,“电解质薄膜”燃料电池的寿命长得难以想象。
当前,工业制氢的主要方法包括:天然气蒸汽转化氢气、煤转化制氢、甲醇或氨裂解制氢和水电解制氢四种。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些技术或多或少都需要面对成本过高或环境污染等问题。有研究人员提出用风力发电机来制氢,但氢燃料电池的“加油”问题又是另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庞大的加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是导致氢燃料电池难以被接受和大范围商用的直接原因。
氢燃料电池零排放、高效的续航能力以及电池使用寿命的优势为传统汽车厂商发展新能源提供了不错的思路,但综合来看,较高的研发成本、加氢站的大面积推广建设和相对高昂的氢气生产成本,都成为了新能源车企不得直面的问题。相对燃料电池来说,锂电池以低整车成本、低原料能源成本和较低的配套成本成为绝大多数车企的不二选择。
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电池占据了新能源汽车较大的成本,电池的成本与性能,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目前,电池核心技术基本被上游电池厂商所垄断,若上游电池厂商最终实现垄断竞争格局,下游整车厂的议价能力将减弱,造成利益链上移。因此拥有电池核心技术的厂商将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六大动力电池巨头分别为松下、LG化学、三星SDI、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30%份额属于日韩系的松下、LG、三星SDI,中国国内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则占有过半市场。保持技术壁垒、规模、技术与产业链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与客户壁垒将成为巨头们在行业内的主要护城河。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放开,国外电池巨头必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群雄逐鹿:新能源车企的谋篇布局
9月27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平均油耗、新能源双积分政策靴子终于落地。在双积分政策影响下,纯电为主、插混为辅的发展方向已经确立,对于新能源发展不足的整车企业,将面临花钱买积分以及燃油汽车停产等重大损失。这对电池厂商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
比亚迪电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主要做二次电池业务,包括锂电池和镍电池。同时,比亚迪也是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2017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4634辆,位居第一位。上半年,比亚迪向市场投入了包括唐100、秦100、宋DM、宋EV等诸多包含纯电和混动车型,另外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开启了全球布局。
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投资兴建了第一座电动车工厂,预计该厂至2018年总投资2000万欧元。双班年产量为400台电动大巴,产品将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市场。另外,比亚迪电动巴士已经在全球170多个城市部署,其中,美国超过30个州正在使用比亚迪纯电动大巴。据统计,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已经在全球售出超过1万辆,累计运营里程达2亿公里,为客户节省了近2.5亿人民币的燃油费与养护费。全球6大洲、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比亚迪的绿色身影。另外,众多厂商选择与比亚迪结盟,以期通过比亚迪电池技术获得电动汽车领域的入场券,比较具有代表性例子为腾势汽车,这家新能源车企是奔驰母公司梅赛德斯与比亚迪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除了老牌强者对新能源车市场势在必得,造车新势力更是虎视眈眈。2014年11月,蔚来汽车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深刻理解用户的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联想集团、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特斯拉通过精准地定位、先发优势以及产品差异化主导了高端市场,短期难以被颠覆。蔚来汽车对标特斯拉,从“PPT造车”开始,逐渐深入汽车产业研发,发布的蔚来EP9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以6分45秒90的成绩创造了该赛道当时的历史圈速记录,使得人们不得不对其崛起加以重视,虽然与特斯拉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但从总体价格、续航里程等指标来看,其当前成绩差强人意。
从销售表现来看,纯电动车型为当前市场主力,以知豆D2和北汽新能源EC系列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车获得了较好的销量。由此看出,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认可度还集中在低价位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插电混合动力车方面,上汽旗下的荣威品牌基本“霸占”了这一市场。2017年上半年,上汽荣威eRX5以9205辆的销售结果摘得2017上半年国内插混销量榜首。插电混合动力作为传统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中间过度,整体展现出下滑趋势,但随着更多SUV车型的出现,这一市场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除了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系数,更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良好契机。由于国外车企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发展成熟完善,我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了几十年。而纯电动汽车研发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零部件,能有效绕开发动机和变速箱,使国内汽车产业突破桎梏,赶上并超过传统造车强国的造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