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公司全称 | 业务领域 |
---|---|---|
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2 | 中国银行 | 金融 |
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4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6 | 中国工商银行 | 金融 |
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通信服务 |
8 | 联想集团 | 通信、电子、IT |
9 |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10 |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 | 日化 |
11 | 中国农业银行 | 金融 |
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家电 |
13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14 | 宝马中国 | 汽车 |
15 |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 汽车 |
16 | 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 食品饮料 |
17 |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18 | 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食品饮料 |
19 | 奥迪(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汽车 |
20 | 3M中国有限公司 | 家电 |
21 | 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家具 |
22 |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食品饮料 |
23 |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 | 医药 |
24 |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 家电 |
25 |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26 |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 综合 |
27 |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 日化 |
28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29 |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 | 物流 |
30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汽车 |
31 | 北汽集团 | 汽车 |
32 | 碧桂园集团 | 房地产 |
33 | 艾欧史密斯(中国) | 家电 |
34 | 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物流 |
35 | 凤凰新媒体 | 传媒 |
36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房地产 |
37 | 中国建设银行 | 金融 |
38 |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服务 |
39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 通信服务 |
40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服务 |
4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通信服务 |
42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家电 |
43 |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医药 |
44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5 |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食品饮料 |
46 |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7 | 英国石油公司 | 能源 |
48 | 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 金融 |
49 | 百威英博集团 | 食品饮料 |
50 | 交通银行 | 金融 |
51 | Inditex集团 | 服装 |
52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教育 |
53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 金融 |
54 |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 物流 |
55 | 网易公司 | 互联网 |
56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 食品饮料 |
57 | 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 电气 |
58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59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60 |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 |
61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62 |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环保 |
63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64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6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66 | 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 | 日化 |
67 | Coca-Cola可口可乐 | 食品饮料 |
68 |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 机械制造 |
69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邮政业 |
70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航空工业 |
71 | 中兴通讯设份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72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军工、能源 |
73 |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 能源 |
74 | 珠海格力电器服份有限公司 | 家电 |
75 |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 |
76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 公司 | 保险 |
77 |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机械制造 |
78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79 | 前程无忧 | 互联网 |
80 | Decathlon迪卡侬 | 体育用品 |
81 | 罗氏制药 | 医药 |
82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83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能源 |
84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保险 |
85 | 远洋地产有限公司 | 房地产 |
86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 |
87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化工 |
88 | 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 | 食品饮料 |
8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电子、IT |
90 | 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91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综合 |
92 | 神州租车有限公司 | 汽车租赁 |
93 | 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综合 |
94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安防 |
95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96 |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 房地产 |
97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电 |
98 |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IT |
99 | 广州多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游戏 |
100 |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通信、IT |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
2015年,工作开始从谋生手段转变为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工具,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2016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模式深入人心,旧的雇主权威被瓦解,企业社群化赋予了新雇主经济更为丰富的内涵。
2017年,数字化、智能化驱动企业管理更灵活与高效,个人借助于企业的智能平台和资源探索着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从消费升级到共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在技术与资本的驱动下,各行各业都经历了产业变革浪潮的洗礼。雇主与员工之间也在寻找着新的关系。过去,企业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组织人才来实现企业既定的使命或目标。现在,企业管理的本质变成了是升级认知,领导与员工一起实现愿景。
最佳雇主是相对的
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人口红利消退,就业规模增长缓慢。创业热潮的兴起,让中小型企业猛增,更是令人才紧缺成为常态。在这变化中,求职者越来越在意雇主的状态,试图从各类最佳雇主榜单中找到答案。事实上,每个人心中对于最佳雇主的判断都不一样。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职场中没有最好的雇主,只有最合适的雇主。
当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发生转变,对工作的诉求和向往也将不同。这种变化推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若雇主继续坚持在劳动关系中的主导性,以制度和规范来维护员工关系,则将导致企业在人才市场失去竞争力。
据调查显示,未来五年内,工作的脆弱性将大幅增加,雇主或将频繁调整工作岗位数量和工作内容,对岗位的成本将更加敏感。社会人的焦虑正在恶化职场关系,如何留住人才?成为最佳雇主们将面临的挑战。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人才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维系企业发展的重要齿轮。
纵观古今,人才对于企业、国家的重要性相信不必多说。对于企业来讲,识别人才比留住人才更加重要。如何判定是否为合适的人才?这不仅需要HR的火眼金睛,还需要求职者对自身的理解与认清。求职者需要理清自己究竟想要找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对于工作是否能胜任,而雇主则需要在短时间看清员工是否适合该岗位。
如职员对雇主的看法,于人才也是同样。雇主对人才的定义往往也是主观的,这就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一般,参照物的状态将决定衡量人才的标准。因而在职场,没有最棒的人才,只有最适合的人才。
想要吸引适合的人才,就需要了解当下求职者的内心需求。与金钱相比,千禧一代可能更看重其他东西。这是由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成长于数字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的年轻人,对于雇佣体验应该是怎样的有一套全新的标准。以往吸引人才的手法恐怕都将不再适用,需要寻找到新的途径。
员工最关心的是什么?未来
据统计,“职业发展前景”是目前大多数人找工作的首选考虑因素,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已经退居其次。虽然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但是产业布局、工作机会的质量和发展空间,特别是下一代的教育资源,使得大城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变本加厉”。
颠覆性技术变革使得大城市在发展中成为理所当然的信息、消费和资本的交互中心,榜单中大多数最佳雇主也都分布在北上广深地区。这些成为创新中心的一、二线城市,既提供了适合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工作机会,又有大量基础服务人员的需求,岗位丰富又有多种层次,人气和人才吸引优势越来越大。
大城市里各方资源的集中,也导致了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员工皆是如此。今天的职场,就像现在的社会,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边际效应越来越低,大多数企业落后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到了尾声,使得入市的年轻人就像是顽强的边军。这一点在传统企业中尤为明显。
中国的企业并非意识不到人才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招揽和培养人才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只是他们还不懂得将在这方面投入所产生的价值传递出来。由此,建立员工个人和最佳雇主的品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兴家国之智者在品牌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资深教授莱维·多尔(Ravi Dhar)认为:“在人力资本创造财富的时代,雇主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雇主品牌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卓越的经营结果,有效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帮助企业找到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企业通过品牌营销提升其作为雇主的特殊形象,潜在的员工感知企业形象后,如果深切认同企业的价值体系,产生个人与企业的适配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应聘意向。雇主吸引力强的企业,在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的竞争中往往有卓越的表现,这些企业往往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和职业生涯发展机会。
从员工到企业,从企业到国家,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将树立美好的国家形象。真正将人看作主体,关注雇员的意识、诉求、组织、行为,以诚待人,以德服人,以信立业,将是中国雇主们树立卓越的雇主品牌的必经之路。
思维对职业生涯尤为重要
所有的危机感,全都来自思维。如今,稳定已不符合主流思维。真正理智的职场人会明白:危机才是常态。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要被时代丢弃。
“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张泉灵这句话不知道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工作和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每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都会担忧自己跟不上时代,这种面对变化的焦虑感,自然会被带到工作中。他们常常试图从工作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来缓解不安的情绪。
没有安全感的员工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激励。这种激励需要建立在稳定的价值观趋同上。人类获得幸福的主要来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当金钱与名利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之时,雇主如何与员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将成为重要议题。
若想建立牢靠的和谐关系,就需要从双方的思维入手,在企业内部实现双向有效沟通。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观时,改变传统上下级关系的单一维度,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形成亲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无论企业推崇的是狼性文化,或是野蛮生长,都将建立情感和心灵的紧密联系,从而帮助雇主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及时止损,寻求工作真正的意义
工作可以说占据了人生中一大半的时间,思考做什么样的工作,可以说就是在思索如何度过这一生。
人和人之间真正的情感联结才是获得生命意义感的来源。这种情感的联结,需要双方共同尝试走近对方、信任对方,最终慢慢达成的。
现在大多数工作者倾向于逃避来自现实的评价,放弃人与人之间的经营,将自己处于一个忙碌的状态,生怕被时代淘汰。这让员工与员工之间,雇主与员工之间沟通变得愈加困难,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因此而变快。这种因逃避形成的无效忙碌最终将变成恶性循环。
工作的正面意义应该是它能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于工作者而言什么是好生活,于企业而言什么是好未来,只有自己才知道。很多时候停下来可以变得更快,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企业发展到最终追求的意义又是什么,企业与员工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无尽的价值和意义感——无论是利他、快乐、自由还是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