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企业 |
---|---|
1 | APEX Technologies创略科技 |
2 | A.I.Nemo 小鱼在家 |
3 | face++ 旷视科技 |
4 | Geek+ |
5 | GEO集奥聚合 |
6 | Momenta |
7 | Rokid |
8 | TalkingData腾云天下 |
9 | Video++ |
10 | 阿里巴巴 |
11 | 埃夫特智能 |
12 | 百度 |
13 | 暴风AI电视 |
14 | 贝尔科教 |
15 | 冰鉴科技 |
16 | 玻森数据 |
17 | 博实股份 |
18 | 出门问问 |
19 | 触宝 |
20 | 达闼科技 |
21 | 地平线机器人 |
22 | 第四范式 |
23 | 丁盯智能 |
24 | 飞搜科技 |
25 | 格林深瞳 |
26 | 公子小白 |
27 | 海致网络 |
28 | 寒武纪科技 |
29 | 汉王科技 |
30 | 虹星科技 |
31 | 华大基因 |
32 | 华捷艾米 |
33 | 华为 |
34 | 汇医慧影 |
35 | 佳光科技 |
36 | 捷通华声 |
37 | 精硕科技 |
38 | 科大讯飞 |
39 | 镭神智能 |
40 | 亮风台 |
41 | 猎萝卜 |
42 | 零零无限科技 |
43 | 猛犸反欺诈 |
44 | 诺亦腾 |
45 | 平安集团 |
46 | 普强信息 |
47 | 七牛云 |
48 | 祈飞科技 |
49 | 旗瀚科技 |
50 | 擎朗智能 |
51 | 全志科技 |
52 | 瑞为技术 |
53 | 三角兽科技 |
54 | 商汤科技 |
55 | 深鉴科技 |
56 | 神州泰岳 |
57 | 声智科技 |
58 | 盛开互动 |
59 | 数据堂 |
60 | 水滴科技 |
61 | 思必驰 |
62 | 思岚科技 |
63 | 搜狗 |
64 | 速感科技 |
65 | 碳云智能 |
66 | 腾讯 |
67 | 体素科技 |
68 | 图灵机器人 |
69 | 图玛深维 |
70 | 图普科技 |
71 | 图森未来 |
72 | 涂图(TuSDK) |
73 | 推想科技 |
74 | 微模式 |
75 | 医渡云 |
76 | 依图科技 |
77 | 乂学教育 |
78 | 永洪科技 |
79 | 优必选科技 |
80 | 佑驾创新 |
81 | 驭势科技 |
82 | 远鉴科技 |
83 | 阅面科技 |
84 | 云从科技 |
85 | 云天励飞 |
86 | 云知声 |
87 | 掌贝 |
88 | 珍岛集团 |
89 | 臻迪智能 |
90 | 智车优行 |
91 | 智齿科技 |
92 | 智行者科技 |
93 | 智能管家 |
94 | 智位股份 |
95 | 智臻智能 |
96 | 中科创达 |
97 | 中科汇联 |
98 | 中科视拓 |
99 | 中星微电子 |
100 | 卓翼科技 |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据统计,我国在类脑智能、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等方向进行了重点研发布局,共支持项目9项,国拨经费总额达3.9亿元。通过重点任务部署,在脑机交互、中文语义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仿生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除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外,国内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在国外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Facebook 等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同时,国内互联网巨头BAT及各个科技公司也争相切入到人工智能产业,充分展示了科技领头羊对于未来市场的敏锐嗅觉。
尽管如此,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人工基础层面的芯片为例,2017年,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英伟达推出了世界首款120万亿次级处理器Volta V100 GPU,可以将机器学习指令传达的效率从几周的时间缩短至几个小时,帮助客户更加快速地迭代并优化各自产品的上市时间。近两年,像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软件公司也纷纷发力,这使得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基础层研究地位进一步增强。而这种差距的背后,其实是人才的缺失。
从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中,可以看出中美企业人数分布的巨大差异。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78700名;中国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39200名,约为美国的50%。分领域来看,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13.8倍。中国在技术层领域的企业人数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仅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稍多。
中国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而美国作为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地,各大院校都有人工智能专业和研究方向。根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国大学,这些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科技企业输送人才。
目前,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从论文发表数量来看,华人作者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从2014年开始超越美国。人才培养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只有做到人才培养与重点项目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核心人才本土化、核心项目自主化。
加快现实场景落地,完善商业化布局
尽管基础层面稍显薄弱,但在应用层面,我国已经抢占了领先位置。过去的一年中,人工智能迎来了一波史无前例的热潮,在政策、资本、创业者的狂热助推下,人工智能不断在金融、医疗、零售、教育、安防等领域开疆破土,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全面增长。
目前,人工智能加快走入社会经济生活。我国在人脸识别、人脸支付、语音识别、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发展迅速。例如,百度携手南航将人脸识别技术落地南阳姜营机场,这是国内启用的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出门问问通过语音识别将用户声音转化为文字,再运用自然语意分析理解用户行为,给用户以精准的搜索结果;科大讯飞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中名列全球第六,其翻译器克服了方言、俚语和背景杂音,可将汉语精准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在人工智能商业化方面,企业商业化布局全面铺开,产业链创新活跃,创业企业融资额屡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规模约为26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二大“吸金”地。
真实的繁荣 or 泡沫破裂前的狂欢?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投融资事件超200起,总融资金额超40亿美元,2018年中国AI的投资和创业公司将会持续增加。2018年互联网校招已经陆续开展,AI应届生年薪50万遭哄抢,其中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以56万元的年薪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微软和谷歌的算法工程师岗位……
面对此景,不禁令人自问:现在的行业盛景到底是真实的繁荣还是泡沫破裂前的狂欢?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近期接受采访时提到:“每个企业家都把公司打包成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很诱人的条件,但我认为今年年底将会出现许多人工智能市场上的经济泡沫,那些吹牛的AI公司,乱用AI包装的公司,今年冬天就是他们的冬天。对于那些真材实料的AI公司,AI的大浪潮才刚刚开始。”
面对市场的质疑、资本的反馈,刚刚闭幕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也对人工智能做出了一些讨论。第四范式CEO戴文渊在闭幕式上表示,2018年,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将面临“期中考试”,业界对人工智能的要求不再是“仰望星空”,而是要规模化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能成功突破工业红线的人工智能将产生巨大价值,扩散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而狭义的单凭AI算法或技术、没有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将无法适应于接下来的行业态势,可能会在今年看到泡沫的破灭。
人工智能行业已经打响了技术落地行业的最关键的战役,厮杀也从实验室转战到金融、医疗、教育、制作业等各个工业领域。对于人工智能从业者来说,需进一步夯实自身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而对于企业家而言,更加要警惕没有场景落地和平台支持的AI“空中楼阁”。
无论繁荣,亦或是破灭,2018的中国人工智能,注定会经历一段更加深刻长远的发展。互联网周刊也会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的新业态、新发展、新趋势。
当时代的钟声缓缓敲响,进化的脚步已不可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