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企业简称 |
---|---|
1 | AWL农业科技 |
2 | SIMBOSS |
3 | WULIAN |
4 | 阿里云 |
5 | 百度云 |
6 | 邦讯技术 |
7 | 梆梆安全 |
8 | 北洋 |
9 | 成都精位科技 |
10 | 城联科技 |
11 | 大唐电信 |
12 | 东软 |
13 | 东软载波 |
14 | 东信和平 |
15 | 懂的通信 |
16 | 敢为软件 |
17 | 感知WSN |
18 | 高新兴 |
19 | 根云 |
20 | 工业富联 |
21 | 古北电子 |
22 | 广和通 |
23 | 海尔 |
24 | 海康威视 |
25 | 汉威科技 |
26 | 杭州升腾智能 |
27 | 航天科工 |
28 | 航天信息 |
29 | 航通智能 |
30 | 和而泰 |
31 | 亨通光电 |
32 | 宏电 |
33 | 华大电子 |
34 | 华工科技 |
35 | 华为 |
36 | 华制智能 |
37 | 机智云 |
38 | 寄云科技 |
39 | 佳讯飞鸿 |
40 | 京东方 |
41 | 京东微联 |
42 | 朗坤物联网 |
43 | 朗坤智慧 |
44 | 立子科技 |
45 | 利尔达 |
46 | 粒聚智能 |
47 | 龙尚科技 |
48 | 罗克佳华 |
49 | 美格智能 |
50 | 美云智数 |
51 | 骐俊物联 |
52 | 青莲云 |
53 | 清华同方 |
54 | 仁微电子 |
55 | 日海通讯 |
56 | 荣之联 |
57 | 软通动力 |
58 | 锐迪科 |
59 | 瑞斯康 |
60 | 三宝科技 |
61 | 上海庆科 |
62 | 神州泰岳 |
63 | 思创医惠 |
64 | 特斯联科技 |
65 | 腾讯云 |
66 | 天翼物联 |
67 | 天泽信息 |
68 | 涂鸦智能 |
69 | 物联智慧 |
70 | 先施科技 |
71 | 小葱智能 |
72 | 小米IOT |
73 | 新大陆 |
74 | 新华三 |
75 | 新天科技 |
76 | 信达物联 |
77 | 徐工机械 |
78 | 研华科技 |
79 | 宜通世纪 |
80 | 移柯通信 |
81 | 移为通信 |
82 | 移芯通信 |
83 | 移远通信 |
84 | 有方科技 |
85 | 远景能源 |
86 | 远景能源 |
87 | 远望谷 |
88 | 云智易物联 |
89 | 长虹 |
90 | 智石说 |
91 | 智物联 |
92 | 智云奇点 |
93 | 中安消物联 |
94 | 中国电科 |
95 | 中国联通 |
96 | 中科曙光 |
97 | 中科云创 |
98 | 中兴克拉 |
99 | 中兴物联 |
100 | 中移物联网 |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
起初物联网的概念就像早期的“云”概念一样,是一个看得到却摸不到的未来。现在“云”概念爆发,全球物联网步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最早布局物联网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NB-IoT市场,中国物联企业的一举一动吸引着全球关注。从共享单车到无人零售店,无论是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还是大众消费认知的改变,都在传递着万物互联需求即将爆发的讯号。
网络风险四处蔓延,安全成为重要命题
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临,机遇与威胁同行而至,传统的网络攻击和风险正向物联网和智能设备蔓延。
事实上,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痛点。物联网设备中存在的弱口令、已知漏洞等风险,若被恶意代码攻击,导致数据库崩塌,将造成大规模的物联网僵尸网络,其后果无法想象。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一半的物联网设备配备云端安全防护措施,物联网安全产业必将成为整个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
物联网安全性的缺陷,在于缺乏设备与设备之间相互信任的机制,所有的设备都需要和物联网中心的数据进行核对。为了解决这一痛点,不少企业正在尝试将区块链和物联网相结合,试图打造出相对安全的物联网生态环境。理论上,区块链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使得设备之间保持共识,无需与中心进行验证,这样即使一个或多个节点被攻破,整体网络体系的数据依然是可靠、安全的。
尽管二者彼此需要,但真正能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却是屈指可数,它们的结合还有漫长的探索创新之路要走。需要强调的是,它们都不是彼此唯一的解药,区块链技术或能为物联网安全问题解一时之围,但最终解决物联网安全痛点还是需要依靠完善法律法规。一旦消除了发展障碍,物联网将迎来真正的蓝海。
消费物联网如何迎来商业蓝海?
现下物联网发展势头迅猛,应用愈加多元化,在与诸多垂直行业的碰撞中,不断细分出新的场景,吸引着投资者趋之若鹜。随着物联网概念深入到各行各业,全球物联网规模和设备高速增长,物联网技术开始出现在个人应用市场,消费物联网已悄然而至。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来看,任何新技术最终都将走向市场成为消费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物联网也是如此。如今消费领域已经从解决基本诉求向提供高品质服务转变,智能理念随之渗透到全国各地,进而带动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机器视觉、无线通信、云平台等等技术的发展。
这些技术赋能于物联网应用,推动着消费物联网的飞速发展。然而想要物联网技术的价值真正实现是要有消费者愿意为这个业务买单。于消费物联网行业而言,需要的是努力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企业,打造品质服务则是其成功的关键,用户体验和生态将决定整个品质服务的本质。
正如用物联网拯救了物业,也拯救了自己的特斯联,它从硬件公司转型成“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致力于打破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壁垒,把一个个公司APP孤岛链接在一起,让早期偏重顶层设计、落不了地的智慧城市变得“接地气”,自智慧社区、智慧建筑等用户身边场景入手,撬动万亿级的物联网市场。由此可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的商业价值是所有使用者最终想要得到的效果。以人为本,坚持创新,不断实践的企业方能让理论技术落地,助人类实现万物互联的梦想。
欲戴王冠,先掌传感,再构生态
2016年,在中国被称为真正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之年”;2017年则是物联网规模商业元年。2018年物联网或不再是趋势,而是事实。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大胆预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即将诞生。
物联网不是一项高新技术,是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作为应用科学,它是用高度集成的信息化技术解决实际世界的问题,是以往单学科技术的升级与协作。因此,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生态性,即其拥有环环相套的结构,各自都有明确的特色领域,并且各自被生态中的其他伙伴所需要。纵观物联网应用的成功案例,就可以发现,万物互联是需要相互连接的,只有构建了完整的物联网生态圈,才能让其可持续的发展,将它的价值最大化,使用户体验更加人性化。
在整个生态中,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元素,它可以扮演人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种角色,让智能家居具有自我感知的能力。从机器间的信息协作、测量、分析到控制,都要靠传感器来搜集信息。可以预见的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在于机器之间的协作与信息传输,而传感器将在这些机器网络以及更长远的互联世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物联网正如互联网,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20年前,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沟通方式,颠覆众多传统商业模式。20年后的今天,物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将更为全面深刻。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信息的连接,物联网则不仅有人与信息的连接,更提供了与多种物品的融合。它使得整个世界更像一个生态圈,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质世界。
尽管物联网市场前景无限广阔,但离真正有效的实际运用还有很大距离。毕竟在大部分企业看来,现阶段它更多的作用体现在帮助企业优化过程,降低人力开销,并不足以抵消他们开发这项技术所要解决的障碍。技术的研发非一朝一夕,这场马拉松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待。最终物联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