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具创新力车联网企业排行榜

2018-09-13 DBC 德本咨询/弘毅

2018最具创新力车联网企业排行榜
排名企业综述
1飞驰镁物DMSP公司,能够为所有OEM企业提供汽车联网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
2博泰综合型车联网服务提供商
3四维图新数字地图、动态交通信息和车联网等服务在业内拥有极高认可度。
4万安科技致力于汽车制动系统零部件的专业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5百度车联网结合系统研发、地图、大数据等优势发力车联网产业。
6星软从事车联网动态信息云服务平台软、硬件产品研发和销售的企业。
7阿里巴巴结合地图、You OS等发力车联网产业的互联网公司。
8皖通科技少数具有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建设高端核心软件的企业之一。
9天泽信息针对新能源车行业的新能源车管理平台系统。
10启明信息主营业务包括汽车核心管理软件研发及汽车电子制造。
11银江股份交通智能化是公司三大主要智能系统工程产品之一。
12均胜电子车联网产业链中的终端硬件提供商,以硬件产品优势切入产业链。
13索菱实业从事CID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以此为基础向客户提供服务。
14中科创达提供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智能仪表盘等解决方案。
15华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统一开放车联网解决方案。
16川大智胜空中和地面智能交通领域领先的大型软件和重大设备供应商。
17亿阳信通在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等领域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18得润电子生产研发各类电子连接器产品,以硬件产品优势切入车联网产业链。
19腾讯车联网结合地图、海量用户数据与流量发力车联网产业的互联网公司。
20宝信软件宝康电子是宝信软件子公司,是智能交通业界领先者之一。
21中移德电中国移动和德国电信合资成立的致力于车联网业务的公司
22华力创通雷达信号处理仿真系统和高速信号记录仪等拥有独到优势。
23安吉星全方位的汽车安全信息服务。
24大唐电信从事汽车电子芯片、物联网连接性芯片研发。
25中交兴路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主要开发拓展货运大数据、定位、金融等。
26路畅科技主要从事车载导航信息系统相关业务。
27斯润天朗车联网平台运营商,WirelessCar中国战略合作伙伴。
28凯立德电子地图、导航系统和车载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29远特科技致力于智能汽车服务系统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车联网发展。
30赛格导航车载导航、智能安防领域优势明显。
31智信通以车联网平台技术为支撑,结合Apps对汽车性能进行汇报和记录。
32奥腾电子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汽车电子系统产品集成商。
33全志科技智能应用处理器SoC和智能模拟芯片设计厂商。
34联通智网中国联通向运营服务转型,将通信与垂直行业相结合
35易华录提供车辆安全性诊断基础平台、自动驾驶、测试环境等服务。
36中导科技通信领域及汽车电子的产品研究和开发。
37鸿泉国内商用车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38钛马国内首家汽车产业B2B互联网公司
39中海网络智能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监控系统提供商之一。
40华宝科技商用车、乘用车、便携、位置服务、云平台等车联网解决方案。
41行适安专业商用车和特种车辆车联网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42速锐得致力于汽车OBD、CANBUS总线的研发、车联网OBD产品制造及方案设计。
43车网互联TSP市场提供开放式服务平台和行业定制解决方案的企业。
44锐明技术商用车综合监控和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45首航通信汽车电子、车联网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等领域。
46迪纳科技专注于车辆数字基因技术的车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
47易图通凭借地理信息服务入驻前装车载导航市场以及车联网产业链。
48智驾汽车出行服务运营商与车联网整体方案提供商
49中交通信技术实施、解决方案提供、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
50有为汽车卫星定位监控、汽车安全驾驶等车联网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8年前,“车联网”作为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在百度的搜索目录;8年后,当人们再次输入“车联网”三个字时,相关结果已经突破千万。

8年前,性能、外观与内饰永远是评价车辆的第一标准;8年后,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已经成为了人们购车的重点考虑因素。

8年时间,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来说,或许只是一款车型的换代周期,但其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车联网所带来的冲击毫不亚于汽车工业化流水线的出现。

轮子上的“手机”

很多时候,智能网联汽车就像一个移动的大型手机,汽车通过用户的驾驶行为、驾驶状态,分析出用户的日常习惯,根据用户的喜好为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生活服务;而对于车辆本身,汽车会根据分布在车辆各处的传感器收集到的速度、里程、坐标等数据进行深度的故障、风险预测,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的行车保障。在没有车联网之前,所有人、车信息都在车辆内部消化。而当车辆互联之后,信息的交互将赋予汽车无限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来看,车联网之于现代汽车,更甚移动网络之于智能手机。

二十年前,一句“轮子上的沙发”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响。然而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伴随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属性正在从代步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慢慢转变,如果说“轮子上的沙发”多少还有些黑色幽默,那么面对“车联网”的发展态势,“车轮上的手机”或许才是未来汽车的真相。

“手机”上的操作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大移动网络终端,操作系统可提供人与车、车与车、车与互联网的全方面交互功能,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内核和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国际市场,微软、黑莓、风河等国际巨头企业早已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多年。以当前汽车领域最大的操作系统提供商黑莓为例,目前全球超过230种车型使用黑莓QNX系统,人们耳熟能详的宝马Connected Drive、奥迪MMI、奔驰COMMAND等操作系统均是基于QNX打造。QNX以其安全性和实时性著称,是第一个符合ISO26262 ASIL D规范的实时操作系统,能满足数字化仪表盘功能性安全的要求,同时兼顾了数据安全要求,还通过了美国军方EAL4+认证。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发展较为滞后。Ali OS作为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开发的智能操作系统,能够与车控总线实现交互,并结合场景开发应用,实现了智能驾驶舱、语音交互、车辆远程控制、车辆状态查询等服务,已经在荣威RX5、荣威eRX5、名爵ZS等多款车型中使用。美中不足的是,Ali OS目前并不能直接“驱动”汽车关键部件,作为新生代的操作系统,它还只是一个能够提供人机交互和车联网数据交换的服务平台。

相较于阿里巴巴,百度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布局要早很多,一开始就以自动驾驶为切入口,通过车联网,将车与车、车与交通设施间相互连接,实现自动判断信号灯、道路、车辆等功能。近日,由百度与金龙客车联合开发的国内首款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电动巴士已经正式下线,并将在北京、深圳及日本等地正式进行运营。较于应用层面的整合,百度的技术驱动路线无疑更加深入。

而作为BAT三大互联网企业之一的腾讯,起步较晚。直到去年年末,才在成都举办的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推出了“AI in Car”系统,主打开放连接能力和生态资源,与阿里的Ali OS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通讯行业巨头的华为,也在近年来频频发力。2017 年年底,华为宣布与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在车联网领域开展长期合作,面向消费者提供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据官方估计,今年华为的汽车“朋友圈”将覆盖10万网联车,除了PAS外,还有奥迪、中国一汽和广汽集团,这些汽车界的企业龙头都将有望与华为达成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综上所述,国产操作系统从技术实力、到产业规模,都亟待企业们共同开发完善。但相较于PC与手机领域的默默无闻,中国的智能网联操作系统有望在新时代的汽车变革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份来自国家的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虽然很像,但车联网也绝非把手机安到车上如此简单,要真正实现人、车、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互联,远不是一个单纯的操作系统所能够解决的。“车联网是跨行业跨领域的新方向,迫切需要一个整体的顶层设计。”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山枝就曾在接受采访时直接表示。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加之此前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以下统称《指南》),这一系列文件成为我国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南针。

标准在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更为难得的是,《指南》在顶层设计层面充分体现了科学和全面的特点。根据标准化主体对象和行业属性,将标准体系划分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信息通信标准体系、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等部分。

不仅如此,《指南》还以技术逻辑与产品物理结构相结合的构建方法,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定义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个部分,并就各具体标准在内容范围、技术等级上的共性和区别,对四部分做进一步细分。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结构合理、界限清晰。

不过,要建立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并形成中国特色,并非一件易事。如此宏大的标准体系建设势必需要多部门、多产业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谁将引领全球车联网的发展?

不谦虚的说,可能是中国。

200多年前,法国人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汽车;100多年前,德国人制造了第一台内燃机汽车。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车联网这一即将改变汽车产业的革命性技术,正在汽车行业的天平上渐渐向中国这个直到近二十年才步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慢慢倾斜。

当一个国家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最广泛的移动互联网络,最方便的电子商业环境时,谁又会质疑其在车联网市场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