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对人生最有启示书单TOP50

2019-04-25 DBC 德本咨询/韵语

2019对人生最有启示书单TOP50
序号书名作者
1史记司马迁
2三体刘慈欣
3活着余华
4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5红楼梦曹雪芹
6平凡的世界路遥
7我们仨杨绛
8目送龙应台
9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10少有人走的路[美]M·斯科特·派克
11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12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
13阿Q正传鲁迅
14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15流浪地球刘慈欣
16史蒂夫·乔布斯传[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17红与黑[法]司汤达
18未来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19新名字的故事[意]埃莱娜·费兰特
2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史蒂芬·柯维
21最好的告别[美]阿图·葛文德
22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23失踪的孩子[意]埃莱娜·费兰特
24失控[美]凯文·凯利
2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26古文观止吴楚材 / 吴调侯
27当呼吸化为空气[美]保罗·卡拉尼什
28思维的乐趣王小波
29鱼翅与花椒[英]扶霞·邓洛普
30思考,快与慢[美]丹尼尔·卡尼曼
31独居的一年[美]约翰·欧文
32活法[日]稻盛和夫
33小小小小的火[美]伍绮诗
34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吴晓波
35漫长的告别[美]雷蒙德·钱德勒
36永恒的边缘[英]肯·福莱特
37当下的力量[德]埃克哈特·托利
38自卑与超越[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39丝绸之路[英]彼得·弗兰科潘
40深度工作[美]卡尔·纽波特
41了凡四训袁了凡
42清单人生[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43被掩埋的巨人[英]石黑一雄
44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45湘行散记沈从文
46长日将尽[英]石黑一雄
47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日]山田宗树
48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英]尼尔·麦格雷戈
49宇宙的琴弦[美]布赖恩·格林
50活着本来单纯丰子恺
2019《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读书者,贵在践行 

《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斯蒂芬·柯维博士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到,“有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际。” 

中西方思想的碰撞,在说法上虽然不一,但都指向一个方向——践行。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就是快速获得他人实践经验的途径,而《中庸》中所说的践行三境界,用在读书三境界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代人在买书和真正汲取书中的营养之间,总是缺点什么,烹饪知识大餐最重要的调料或许就是践行了。“一也”只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而言,如果从对自我认知的层次来说,《中庸》里所说的三者的差别还是显然的。这三种践行的情况,也是自我成长的三种不同境界。 

第一境界:勉强而行之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 

践行刚开始的时候,难免有种勉强的心态,总是“迫不得已、行不由衷。”明知道践行之后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利的,却迟迟因为贪图当下的享乐而不行动,就如网上所说的“学习的苦要自己主动去吃,而生活的苦会自动找来”。直到经历困难和磨难之后,才觉得要行动起来了。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往往可以告诉人们许多无法亲身经历的事情和存于世间必备的知识,人们可以从书籍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但是书籍对人的影响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勉强而行之”阶段践行的读者,更加要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当然勉强行之,只能是自己勉强自己,如果推己及人,在别人还没有改变意愿的时候,去强制别人跟着自己一起改变,则是强人所难。在这个阶段,也不要指望别人对你的积极践行,做出积极响应。因此,要想持续践行下去,必须让自己找到坚持的理由,向内寻找动力。

第二境界:利而行之 

践行的第二境界可以说是利而行之。这里的“利”字,按当代儒学研究大家庞朴先生的说法;“应作最广义的了解,将它看成不仅仅指物质的、一己的利益,而且也包括精神的、公众的便利,乃至一切实际效果那样的功利,那么,我们便可借它来形容这里所谓的利而行之的行为了。”

利而行之的利,其实也是一种心态,但同上述的勉强行之的勉强有着重大差别。因为在这种心态背后,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如果从广义来说,它不仅仅可以指代物质的、一己的利益,也可以是精神的、公众的便利。也就是说,客观的利决定了我们主观想要践行,而主观的践行又促使客观的利得以实现,形成良性循环。

原新东方老师李笑来,著有《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畅销书,当年他当年想去新东方教书,要考TOEFL/GRE,就得背20000多个单词。背单词一听就是苦差事,但是他用“利而行之”的理念来指导,就觉得充满干劲:把背单词和赚钱联系在一起。因为考过TOEFL/GRE,拿到高分,就可以去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百万,算起来一个单词就值50块钱,这还只是一年的工资,可见每个单词的价值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别人不让你学,你还说阻止你致富。

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是获取外界知识,和人类最有思想的人零距离接触的最便捷的渠道。但是道理是一回事,推动道理成为现实是另一回事。

也许会有人说,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这是“利而行之”者会提出的疑问。这个问题,龙应台写给孩子的家书中的一段话或许能解答一些疑惑: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很多讲普通人通过读书改变了身边人或自己命运的故事,但这只是读书带来了思想、行为上的改变之后,自然而然的附加奖励。也许这个奖励是你践行读书的驱动力,但这决不会是,也不应该是根本驱动力。 

利而行之的境界还只是停留在在浅层次的努力,但这个境界的践行是大多数人最有动力的。 

第三境界:安而行之

“安而行之”就是心安理得去行动。

这份心安理得,是已经度过了最初的靠“利”驱动和靠困难驱动的阶段,到了靠大道而驱动的阶段,这个大道,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你内心的深切渴望,也符合人类的集体利益。说起来有点虚无,但是可以用内心的良心为标尺来判断,符合的就去践行,如此,不管成功与否,都能心安理得,内心没有羁绊。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有勉强之态,但这也比完全不行动的人强多了,至少勇于改变自己。能达到利而行之的阶段,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哪怕一直在这个境界,也已经成功改变自己。

如果能不断践行下去,总有一天,会达到安而行之的最高境界,最终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成就自己。这一境界之人即找到了知识中蕴含的力量之人。 

践行三境界与读书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处在第一境的人,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处在第二境的人,需要明白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直至人消瘦也无怨无悔。处在第三境界的人,拥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直至豁然贯通,有所发现。

这三个境界与践行的三个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应“勉强而行之”,遇到困难了,想着去解决困难,遇到困惑了,就想到去书中寻找答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应“利而行之”,这个“利”就是所求的“伊人”,用到读书者身上,可能是为了增加谈资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可能是为了增长见识,可能是为了学习更多职业技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应“安而行之”,这时候茅塞顿开,回归自然,心安理得去实行大道,不为芜杂世俗之事烦心。这一境界的读书人,不是被当前的困难驱使,也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读书更像是与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人生必需的一部分。

无论是云的光影、花的摇曳、天边似火烧的红云,能引起你心中浪漫的想象;还是战争、饥饿与贫穷,引发你对人类发展史的遐思;还是愤怒、嫉妒、狂喜、哀伤等种种情绪的逐一登场,让你站在第三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纵然你孑然一身,但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灵魂作伴。通过读书,你站在更高处了,山还是那座山,你还是那个你,你的思维却指向遥远的过去与无垠的未来。 

践行三境界与读书三境界,虽从不同角度来说,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你的践行与书中的践行最终殊途同归,指向看明白一切后人生的终极自由——随心随性而又符合大道。 

可见,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我们反复都在说一个事:去读读书吧!积极主动去践行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