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K | 企业 | 领域 |
|---|---|---|
| 1 | 华为 | 综合 |
| 2 | 中兴通讯 | 云终端 |
| 3 | 金山办公 | 办公软件 |
| 4 | 联通数科 | 数字政务 |
| 5 | 海光信息 | 芯片 |
| 6 | 龙芯中科 | 芯片 |
| 7 | 天翼云 | 云服务 |
| 8 | 中国软件 | 操作系统 |
| 9 | 中国长城 | 芯片、整机 |
| 10 | 长江存储 | 存储 |
| 11 | 紫光股份 | 综合 |
| 12 | 海康威视 | 智能物联 |
| 13 | 联想 | 整机、数字服务 |
| 14 | 浪潮 | 服务器、云服务 |
| 15 | 长鑫存储 | 存储 |
| 16 | 华大九天 | EDA |
| 17 | 太极股份 | 智慧政务 |
| 18 | 中移集成 | 数字政务 |
| 19 | 软通动力 | 数字技术、整机 |
| 20 | 景嘉微 | GPU |
| 21 | 恒生电子 | 金融科技 |
| 22 | 四川长虹 | 服务器、数字化 |
| 23 | 纳思达 | 办公文印 |
| 24 | 中科曙光 | 服务器 |
| 25 | 阿里云 | 云服务 |
| 26 | 用友网络 | 应用软件 |
| 27 | 中诚华隆 | 服务器、芯片 |
| 28 | 达梦数据 | 数据库 |
| 29 | 神州数码 | 数字技术、整机 |
| 30 | 中国电子云 | 云服务 |
| 31 | 致远互联 | 协同办公 |
| 32 | 东华软件 | 智慧城市 |
| 33 | 迈富时 | 人工智能 |
| 34 | 兆芯 | 芯片 |
| 35 | 金航数码 | 工业软件 |
| 36 | 大华股份 | 智慧物联 |
| 37 | 锐捷网络 | 云计算 |
| 38 | 奇安信 | 信息安全 |
| 39 | 润和软件 | 应用软件 |
| 40 | 江波龙 | 存储 |
| 41 | 广联达 | 工业软件 |
| 42 | 金蝶 | 应用软件 |
| 43 | 银之杰 | 金融科技 |
| 44 | 佰维存储 | 存储 |
| 45 | 拓尔思 | 大数据 |
| 46 | 东软集团 | 信创应用 |
| 47 | 数字政通 | 智慧政务 |
| 48 | 京北方 | 金融科技 |
| 49 | 亚信安全 | 信息安全 |
| 50 | 恒远科技 | 智能制造 |
| 51 | 同方股份 | 数字信息 |
| 52 | 科蓝软件 | 金融科技 |
| 53 | 华胜天成 | 数字化服务 |
| 54 | 品高股份 | 云服务 |
| 55 | 炎黄盈动 | 低代码PaaS |
| 56 | 拓维信息 | 服务器 |
| 57 | 北明软件 | 数通、信息安全 |
| 58 | 亿联网络 | 通信 |
| 59 | 四维图新 | 智慧交通 |
| 60 | 金泰克 | 存储 |
| 61 | 云赛智联 | 大数据 |
| 62 | 中科软 | 保险科技 |
| 63 | Testin云测试 | 软件测试 |
| 64 | 电科数字 | 数字化 |
| 65 | 金证股份 | 金融科技 |
| 66 | 360织语 | 协同办公 |
| 67 | 冠捷科技 | 信创终端 |
| 68 | 申威 | 芯片 |
| 69 | 网宿科技 | 边缘计算 |
| 70 | 深信服 | 信息安全 |
| 71 | 神州信息 | 金融科技 |
| 72 | 中望软件 | 工业软件 |
| 73 | 长亮科技 | 金融科技 |
| 74 | 中科信息 | 人工智能 |
| 75 | 万兴科技 | 办公软件 |
| 76 | 荣科科技 | 智慧医疗 |
| 77 | 超图软件 | 地理信息系统 |
| 78 | 泛微网络 | 办公软件 |
| 79 | 彩汛股份 | 办公软件 |
| 80 | 恒为科技 | 系统平台 |
| 81 | 东方通 | 中间件 |
| 82 | 顶点软件 | 管理中台 |
| 83 | 同有科技 | 存储 |
| 84 | 久远银海 | 智慧民生 |
| 85 | 柏科数据 | 存储 |
| 86 | 福昕软件 | 办公软件 |
| 87 | 赛意信息 | 应用软件 |
| 88 | 南威软件 | 智慧城市 |
| 89 | 久其软件 | 应用软件 |
| 90 | 蓝凌软件 | 协同办公 |
| 91 | 统信软件 | 操作系统 |
| 92 | 航天信息 | 应用软件 |
| 93 | 信雅达 | 金融科技 |
| 94 | 麒麟信安 | 基础软件 |
| 95 | 电科金仓 | 数据库 |
| 96 | 永中软件 | 应用软件 |
| 97 | 领雁科技 | 金融科技 |
| 98 | 星环科技 | 大数据 |
| 99 | 雷风科技 | 云桌面 |
| 100 | 青云科技 | 混合云 |
| 2025.01 DBC/CIW/CIS | ||
迈向“大信创”
自2020年信创产业“元年”至今,国内信创产业已走过五个年头。其中,2023年无疑是标志性的关键节点,伴随着“2+8+N”体系的确立,行业迎来由“小信创”向“大信创”的转变。
一方面,随着党政信创在部委、省市层面的收尾,更广阔的区县需求逐渐显现,开启了更大的信创潜在市场。2023年10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金东区江东镇乡镇信创试点项目》招标公告,首次提到“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深化信创替代工作试点”,打响了区县(乡镇)试点的第一枪。
尽管区县(乡镇)信创推进速度受到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的制约,但2024年下半年,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等增量资金的落地,区县一级信创大单不断涌现,推进节奏明显加速。例如聊城市高新区、宁波市江北区、张家界市桑植县、拉萨市尼木县等多地纷纷发布了相应的招投标计划。市场扩容的同时,区县(乡镇)这样分散且资源相对有限的市场,无疑对信创厂商的售后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党政信创的潜在市场空间依然广阔。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24年11月,全省乡镇(街道)以上党政机关仍有近80%的系统需要在2027年前完成信创适配改造或下线计划。在中央财政补贴的支持下,党政信创有望重回增长快车道。
另一方面,行业信创正由试点转为全面铺开。党政领域以较为成熟完善的解决方案持续引领;金融、电信、电力领域作为先行者,硬件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基础软件信创替代有望加速;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也开始在重点环节推广信创产品,进一步拓宽了信创产业的应用范围;医疗、教育领域解决方案趋热,信创应用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发布对中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AC/S & SME IFR)的最新修订,进一步强化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物项的对华出口管制,并将140家中国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同时实施“长臂管辖”,限制国内部分企业与第三国贸易。
这是美国对华芯片制裁以来新增“实体清单”公司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构建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紧迫性愈发强烈,上游要建立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下游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信创产业链,实现从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系统的全面自主可控。
伴随信创产业政策的坚定支撑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促进,以及信创核心品类的不断打磨成熟,国产化推进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向政策与市场双驱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信创产业将持续向“横向拓宽”和“纵向下沉”两方面发展。
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与创新,仅靠政策端发力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信创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创产业必须从“替代”走向“引领”,从“可信”走向“创新”,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迎接智能化、云化等新发展方向的挑战。
要达到这一目标,信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呈现出一定的立体化结构,而非简单的“大水漫灌”。具体而言:
最初,以少数“国家队”和科研实力强大的院所、企业为代表,集中优势资源,向底层创新突破。可参考目前行业内逐渐形成的“三大四小”发展格局,通过集中资源,形成技术高地,为信创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推动开源开放和充分解耦,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加快配套体系和标准化的完善,扩大创新技术的产业影响力。通过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鼓励国产厂商基于上述底层技术开发商用产品,进一步降低应用门槛和成本。此举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创新技术的底气,还能培养一批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中不断提升竞争力,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信创品牌。
结语
信创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只有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技术、品牌和生态的选择由用户需求和体验主导,信创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发展。对产业链企业来说,这既是需求升级下的主动求变,也是时代课题的被迫选择。唯有求新求变、乘势而上的实干家,才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脱颖而出,为中国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创新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米栏)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