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业 | 备注 |
---|---|---|
1 | 恒瑞医药 | PD-1抑制剂、ADC 药物等10余款创新药上市,研发管线超 80个项目,研发强度20% |
2 | 宁德时代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7%,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引领技术革新 |
3 | 药明康德 | 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临床阶段项目超 500 个 |
4 | 中芯国际 | 国内最大晶圆代工厂,28nm 及以上成熟制程产能扩张,助力国产芯片自主化 |
5 | 比亚迪 | 去年研发投入500亿元以上,居A股首位,重点为新能源车智能化与电池技术 |
6 | 海光信息 | 研发人员占比超90%,高端处理器有技术突破 |
7 | 京东方 | 全球最大LCD面板供应商,AMOLED技术打入国际供应链 |
8 | 隆基绿能 | 光伏组件效率屡创新高,HJT技术量产化推进 |
9 | 百济神州 | 长期研发投入很大,长期专注创新药研发,研发强度50% |
10 | 北方华创 | 刻蚀机、PVD设备进入国际主流产线,助力打破海外垄断 |
2025.08 DBC/CIW |
研发与创新强度是衡量企业或行业在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及创新成果产出效率的核心指标,二者既相关联又各有侧重,共同反映组织的技术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研发强度(R&D Intensity)主要衡量研发资源的投入规模与经营规模的匹配度,核心是反映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和资源倾斜力度,是创新的 “基础投入指标”。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研发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增长率等都是可观测的。
创新强度更侧重研发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的效率和质量,是研发投入的 “产出效果指标”,反映企业将资金、人力投入转化为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的能力。
核心含专利、新产品/服务收入占比、技术壁垒与行业影响力、研发成果转化周期等。
研发强度是创新强度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高研发强度),难以支撑高创新强度;但高研发强度未必一定带来高创新强度(即,也可能存在投入浪费或方向偏差)。
不同行业的研发与创新强度存在显著差异,高科技/新兴行业研发强度普遍较高,且对创新强度要求严格;传统行业创新更多体现在工艺改进等,创新强度更多依赖品牌或渠道创新。
二者结合可更全面评估创新能力,研发强度反映“愿不愿意”,创新强度反映“能不能做好”。必然的是,高研发强度+高创新强度的企业往往具备更强的长期竞争力。
(文/动静)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