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墨烯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区分“技术前途”和“当前规模”,有些企业虽然产量大但技术含金量不高,有些实验室背景强的企业却面临产业化难题。总之中国石墨烯产业虽然仍处于产业化早期,但已涌现出一批在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或特色应用上具备显著优势的企业。须关注的是技术原创性、产业化进展、研发实力和细分领域潜力。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
其300吨/年石墨烯微片生产线是国内最早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标志性项目。在复合材料(塑料、橡胶增强改性)、导热材料(散热膜、导热膏)、导电浆料(锂电池电极)等规模化应用领域技术积累深厚,产业化落地能力突出。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拥有先进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宏量制备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核心技术,产品在透明导电膜、传感器等领域有独特优势。专注于石墨烯薄膜的产业化,在触控模组、智能温控(地暖/理疗)、压力传感器等应用场景持续突破,技术壁垒高。
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ka爱家科技)
拥有原创的石墨烯纺织物电极制备技术及智能温控系统,将石墨烯成功融入纺织纤维。开创了石墨烯在智能穿戴(发热服饰)、健康理疗、智能家纺等消费级市场的规模化应用,技术独创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拥有高性能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的独家配方和工艺,显著提升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深度绑定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是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最成熟、最具商业价值的应用之一,技术实用性和市场验证度高。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于石墨烯触控传感器(压力/应变)、加热膜、透明电极等高端应用,技术路线清晰,在柔性电子、物联网传感领域潜力巨大。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复合材料(尤其防腐涂料、工程塑料)、导热界面材料、储能材料等领域应用拓展迅速,技术路线有特色,产业化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依托上游资源优势,在石墨烯导热材料、导电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开发上持续投入,技术整合能力和规模化潜力突出。
备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其石墨烯散热薄膜技术已应用于高端手机/基站散热。强大的研发实力、海量应用场景和全球市场渠道。华为对石墨烯在热管理、先进电池(如快充、长循环寿命)、芯片互联等领域的探索,具有颠覆性潜力。
S/N | 公司 | 备注 |
---|---|---|
1 |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 | 拥有全球领先的石墨烯微片规模化制备技术(超薄层数、高导电/导热性) |
2 |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内石墨烯薄膜制备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之一 |
3 | 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ka爱家科技) | 全球石墨烯智能发热应用的领导者 |
4 | 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被道氏技术收购。锂离子电池导电剂领域的隐形冠军 |
5 |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内最早实现大面积CVD石墨烯薄膜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在石墨烯薄膜的转移、图案化、应用集成技术上有深厚积累 |
6 |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内物理法石墨烯粉体技术的佼佼者,拥有独特的物理剥离制备技术,产品具有层数少、缺陷少、成本相对可控的优势 |
7 | 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全产业链布局的代表。拥有从石墨矿、石墨精粉到石墨烯粉体、石墨烯应用产品(如导热膜、导电纤维)的完整链条,技术覆盖制备和应用 |
备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虽非专业石墨烯材料公司,但华为在石墨烯应用研究领域(尤其在散热、电池技术)投入巨大,专利布局全球领先。 |
2025.08 DBC(DB Consulting) |
这些企业代表了当前中国石墨烯产业在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探索上的最前沿力量,它们的技术路径和商业化进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石墨烯产业的未来格局。
(文/为本)
e-Mail:lab@enet16.com